南寧云—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龐麗娜 實習生 陳倩)“十三五”時期,廣西累計完成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億元,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8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2020年度全區有9個市入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前30名,入圍城市數量全國第一……8月5日,廣西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積極踐行新時代治水思路,為壯美廣西建設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172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正有序開工建設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廣西水利建設投資規模實現新突破,“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億元,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8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河流防洪治理1170公里,水庫進庫道路提升改造401公里,標準化海堤建設36公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57座,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
其他重大水利項目也在有序推進,其中樂灘水庫引水灌區二期工程關鍵控制性工程紅水河大渡槽預計年底可實現合攏;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已于2020年6月29日實現大壩封頂;百色水庫灌區工程保群泵站基本建成,完成管道安裝177.07公里,6條隧洞已貫通2條;西江干流治理工程13個子項已開工7項,剩余6個子項將于年內全部開工建設。
落實“節水優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水是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之一,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更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廣西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剛性約束,落實“節水優先”,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系統治水,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2020年度全區有9個市入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前30名,入圍城市數量全國第一。累計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93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綜合實施水生態流量保障、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農村小水電綠色改造等,全區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8%。
解決153.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
農村飲水安全事關廣大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民生福祉,自治區聚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作為重點領域攻堅,組織開展了大石山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大會戰和飲水安全戰役,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同步解決和鞏固提升了153.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累計投入54個貧困縣中央及自治區水利資金362億元,著力補齊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短板,加強滇桂黔石漠化廣西片區扶貧攻堅、定點扶貧等工作,定點幫扶的融水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十四五”期間,廣西將堅持集中連片供水發展方向,以縣域為單元規劃好農村供水發展,因地制宜推進規?;┧こ探ㄔO、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老舊工程和管網更新改造,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著力構建形成“一縣一網”、“多鎮一網”或“一鎮一網”、“多村一網”的農村供水格局。同時,以完善水價機制為重點,全面推進建立長效運行管護機制,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水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
廣西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體制機制,構建了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體系,設立河湖長2.6萬余名。積極開展“河長巡河”“河長治污”“河湖清四亂”“河湖劃界”“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等活動,各級河湖長每年巡河巡湖120萬人次以上,推動解決河湖“四亂”重點難點問題8500多個。推動廣西水生態環境持續穩定向好,全區“水十條”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由2018年的96.2%提升到2020年的100%;今年1~6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前30名排名廣西入圍10個,其中前10名占7席,保持全國第一。2020年度廣西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干成效明顯激勵。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積極推進,89682處小型水利工程全面完成改革目標任務,完成581萬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稄V西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廣西抗旱條例》和《廣西農村供水用水條例》等頒布實施,為水利改革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下一步廣西水利工作將持續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加快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需求,為加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